对于网站原创内容版权维护的声明:https://www.xiaogeedu.com/h-nd-337.html
(1)把困难摆出来,直接问导师。只不过问的时候尽量把自己的困惑说的具体一些,也把自己做过的一切努力与尝试都摆出来给导师看,这样老师才能给出更细节的建议和更有可能成功的解决方案。
(2)当你进入你读博的中后期,你的导师有可能不能很好的彻底帮到你。因为你做的那个东西有可能老师也没碰过——为什么会没碰过呢?因为科研的本质是创造新知识,既然是不曾被创造的新知识,那老师可能也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方向、朦胧的想法可以和你分享,但是更多细节上的建议可能就给不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教授在招人的时候特别希望寻找Independent Researcher画像的人。)所以此时你更多是问老师,你应该去问谁、去多看看谁写的什么文章、去多参与一些什么样的学术活动、去多访问什么论坛,才能获得灵感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1)不管你与这些PhD在不在一个实验室、不管你与这些PhD分别都是什么国籍的人、不管你拉不拉的下来脸去和其他PhD沟通,你都得厚着脸皮去找这些人聊,聊你的困惑、聊你的想法,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建议。
(2)如果这些PhD也没有什么思路,你就问问他们 他们建议去问谁、去多看看谁写的什么文章、去多参与一些什么样的学术活动、去多访问什么论坛,才能获得灵感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注意,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在一些特殊政策的影响下,PhD彼此之间会存在竞争,所以你们虽然是同学,但是未必会掏心掏肺的帮你,所以你可能有的时候会有无助的难过的感觉。我不希望你遭遇这种经历,但是你需要有这种可能性的预期。
这个是使用校外资源的典范——积极利用校外的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你能够极大的拓展眼界、极大地锻炼think out of box的能力。因为,你那个方向的人,不仅仅是你们学校有,其他公司、其他大学里也有大把大把的人是做你那个方向的。但是由于大家的成长轨迹几乎完全不一样,所以这就会导致大家在面对同样一个问题的时候的思路可能不一样。
因此,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渠道,去大量认识的人,然后去沟通你遇到的困惑,可能就可以快速让你获得很多不曾知道的想法、不曾想到的灵感,然后你解决你遇到的困难的思路就开阔了。
有很多技术大牛会在网上提供技术性的咨询服务,大概率是有咨询费的。也就是说你把你的技术问题告诉他,然后他会教你如何做。这个钱是值得花的,因为相当于是买认知。认知提升、格局提升这种东西,有的时候花钱都买不到所以如果遇到了后,是值得付费的。
我举个例子你就懂了。比如你小学3年级,然后参加3年级小学生数学竞赛,那可能很多题不会、没见过。然后如果你会用知乎或者淘宝的话,你可能能搜到很多数学大牛,比如他们可能是数学博士、数学硕士。他们虽然早就忘记了小学3年级数学竞赛都会考什么,但是他们一看那些题目就知道怎么做,而且他们切入问题的角度是超过小学的知识范畴的,所以你自己憋在家里自己琢磨可能一直都琢磨不出来。你让他们多给你讲几遍,而且顺便把相关的超纲知识也学了,这不就成长会贼迅速吗~你多和这些数学博士、数学硕士沟通沟通,你可能就可以再他们的帮助下,很快地就甩开同龄的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了,那你说这钱花的值不值?当然值得了!花钱后买来了维度的升级、认知的升级、以及快速的蜕变,值啊!
你要明白,去实习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且是为了多认识优秀的人。其实很多问题在学界与业界都存在,但是学界与业界给出的解决方案的确有可能非常不同。这种不同会给人很多灵感上的启发,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更容易think out of box。
其实在公司做实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试着在你的权限范围内多去看一些公司内部project的solution(你需要确定你有查看或者访问的权限,并且不会触发公司的alert)。这些其实是非常好的学习材料,而且是外人看不到的东西。
建议你厚着脸皮去把美国Top 30的CS PhD里的中国人都尽可能勾搭一遍。大部分学校的PhD都有自己的主页,主页上都有自己的邮箱。你就一个一个发邮件去联系他们,然后加上微信,然后一个一个与他们沟通一下彼此对这个领域的一些认知、使用过的一些资料、以及针对某些具体问题的看发与感受。这种东西实在是太重要了。。。有些灵感、有些信息、有些想法需要从别人身上学习。
我当然相信你既然在读这个CS PhD,那肯定说明你很优秀、而且已经几乎是专家了。但是理性想想,你真的是一个know everything的wikipedia吗?未必,对吧。你虽然优秀,但是你总有不知道的东西、总会有盲区。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去通过与校外的这些PhD们的交流去让自己减少盲区,这样才能更有机会站在上帝视角、以一种think out of box的思维方式去解决你遇到的问题呢?
之前肖哥就认识一个快被自己PhD期间的科研任务憋疯的人。。。我们称之为小明。当时小明卡在一个点上很久了,都没有思路,然后就有点狗急跳墙了,就开始广泛联系全美的Top的CS PhD们,然后就各种聊、各种问,然后最终被他遇到了一个特别聪明的、也很乐于助人的CS PhD(这个人还比小明岁数小),然后最终小明的问题不仅被解答了,小明和这个人还促进了彼此的两个院校的CS系在这个方向上的合作。简直是太棒了hhhh 因为一旦合作起来,就是双赢。
外校的教授的确有可能不太会理你,但是你也可以只管试试去联系。教授虽然忙碌,但是如果他觉得你足够优秀、且你遇到的问题也的确值得沟通,他还是会愿意抽出时间一起沟通讨论一下的。
甚至,如果你就是认准了某一个外校的某一个教授了,就是想和他聊一次,你要么就是直接飞过去与他面谈你遇到的问题,要么就是了解下这个教授未来几个月里会不会出息一些会议或者线下活动然后你就去这种场合去见他然后细聊你遇到的问题。